8月26日,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公布了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数字普惠金融为当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捷性和高效率,同时报告显示,在基于数字技术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中,京东金融被列为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网络金融组织之一,旗下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及众筹等业务也极具特色,很有代表意义。
技术创新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
报告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是指让长期被现代金融服务业排斥的人群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一种数字化途径,而“数字化”则是计算机、信息通讯、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进步的统称。在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充分结合后,将为传统金融服务带来四个方面的改变:一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提升金融可得性;二是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三是提供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四是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为普惠实践中风控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数字普惠金融的到来为新兴的网络金融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从用户角度看,如何确保账户资金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交易安全是考验当代金融企业的一大难点,而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如何提高风控水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
信贷业务一直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主流业务,但传统的信贷业务并没有给国内的弱势群体带来更多切实有效的金融服务。报告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调研,全球范围内只有21%的信贷需求通过传统金融机构得到了满足。在中国,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不到30%,传统金融机构单笔信贷成本高,广大的小微企业、低收入、农村居民的融资需求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应用数字技术降低授信成本、提高贷款可获得性成为可能。在此次报告中,京东金融旗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以及消费金融产品白条榜上有名,被作为电商背景的互联网小额信贷的典型案例载入其中。报告显示,“京保贝”是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推出的第一款供应链金融明星产品,是具有互联网特点的供应链保理融资业务。该产品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效率高等优势,可以做到3分钟审批放贷,按天计息,随借随还,获得了很好的用户口碑。此外,京东白条则是京东消费金融的代表产品,是当前消费金融市场中十分知名的一款产品。
其中,京东白条于2014年2月首次推出,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买商品时,可以享受“先消费、后付款,实施审批、随心分期”的信用赊购服务。据了解,用户使用白条分期购物后,月均消费金额提升97%。继京东白条之后,京东金融还继续推出了“钢镚儿”、“小白卡”、“金条”等产品,希望通过更多的应用场景走出京东体系,进入更多消费场景。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口,京东金融依托京东生态以及对外连接所积累的大数据以及由此构建的信用体系,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贷款、理财、支付、众筹等全面的金融服务,是电商系网络金融组织践行普惠金融的佼佼者,在推动国内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极具借鉴和研究价值。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679273423 邮箱:1679273423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