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产经 > 列表

    中国污染遗留地统计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3-23 10:49  浏览次数:

     因环保要求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近年来各地都有大量污染企业关停或外迁。2014年以来,仅浙江一个省就累计淘汰关停造纸、印染、化工企业近千家、搬迁入园200家。据不完全统计,2001至2012年间,全国有10多万家原本位于城市内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逐渐搬出中心城区。有关专家在北京、深圳和重庆等城市开展的搬迁场地调查表明,大约有1/5甚至更多的搬迁场地被严重污染。

      2014年4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有业内专家表示,保守估算,我国潜在污染场地数量在50万块以上。

      这些因被用于生产、贮存、堆放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并产生人体健康、生态风险或危害的地块被形象地称之为“毒地”。而“毒地”开发的背景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退二进三”计划。

      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过程中,占据市区优越位置的一些工业企业,纷纷通过易地、搬迁改造,退出繁华地段,驻足城市边缘,或者退出第二产业,兴办第三产业。由于城市中普遍存在用地紧缺问题,腾出来的地块往往成为开发商争抢的热土,但不少地块在二次利用、重新开发中出现严重问题。如浙江杭州一块农化厂遗留土地在进行翻挖土壤修复时,因散发出恶臭令附近居民忍无可忍,导致修复工作一度停止;广东有一块氮肥厂遗留土地本来被规划为8万人的大型社区,但因厂区重金属、有机污染问题遭到市民反对。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一些工业企业腾退用地未经过相关程序就已流入市场。浙江一名环境机构研究人员向记者证实,二次开发土地的出让数量远超登记在册的数量,大量场地污染情况不明,而污染企业旧址如不经修复就流转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梦舫指出,“毒地”未经任何处理修复就直接用于开发,一旦出事,就不仅是环境问题,影响地价、房价的经济问题,更是危害健康的社会民生问题。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臧文超认为,目前见光的污染场地只是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受污染场地在政府和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悄然开发。

      我国的污染场地数量多、类型多、污染重,但基础数据严重缺乏。相关部门对污染场地的种类、数量、污染程度、扩散范围都缺乏了解,加上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滞后性、隐蔽性,不容易察觉,导致多数地点的整治修复走的是先污染-引发事故-群众举报、投诉-再治理的路子。

      如果对于这个场地在什么地方、存在什么风险、是否应该干预都一无所知,后期就很难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管理。也有专家表示,我国面对“毒地”这一新污染问题,目前既缺乏搬迁前强制性的污染评估程序,又缺乏事后谁污染谁负责的处理机制,故而呈现出“哪里出事治理哪里”的被动应对状态。场地污染责任主体不明,造成很多污染场地处于无人治理、无人问津的状态。

      有专家表示,我国需要修复的工业污染场地众多,一旦土壤治理的市场打开,投入规模将远超大气和水。但目前适用技术少、处理成本高、资金来源途径少,也缺乏技术特色突出的实力型企业。企业则认为市场不成熟,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没有成熟技术和系统管理,没有投资回报的模式,所以没有人敢去投资。有环境修复企业负责人甚至认为,近年来众多制约因素已导致部分企业放缓了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

      我国针对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专家和企业都期待尽快填补政策空白,推动管理治理步入精细化。场地修复将令原来的老工业区升级改善,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场地修复不该只关注修复一吨土花费多少钱,而应从更广义的经济学角度考虑。这笔账应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来算。

      东莞市绿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智能控制、节能规划和节能项目改造、节能产品的研发、代理、销售、推广应用及工程施工的综合型企业。自成立以 来,公司秉着“诚信、热情、优质、高效”的经营理念,一直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以及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最大化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及长期价值。如今公司建立健全了广泛、全面的信息平台和雄厚、稳定的资金库,而且还拥有专业的技术支撑系统和人才队伍,由此可以看出绿能公司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http://www.lnkjcn.com/东莞节能服务公司。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灰霾波及北方20城重污染 占我国15%土地
  • 下一篇: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须走向现代化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