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文化 > 列表

    一位从耙梳屯走出来的文史专家 ——《穆升凡作品研讨会》观察侧记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06-20 19:43  浏览次数:
          6月17日,由贵州省写作学会、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穆升凡作品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专家学者纷纷认为,穆升凡研究成果填补了地域文化的诸多空白,丰厚了地域历史文化内容。
     
    从屯里走来的文史专家
     
          1952年5月,在贵州省仁怀市喜头镇耙梳屯,从这里诞生了一位文史作家,如今,已年过花甲的他,却一直在为贵州地域文化、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就是穆升凡。
     
          穆升凡是一位爱学习型、研究型、创作型的专家学者。他说,他有三个房间里面都装满了各种书籍。因此,这足以看出他对文学的热爱。

          作为贵州文史专家,穆升凡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城市就像一张名片,也是一个品牌,更是一各软实力,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灵魂的体现。
     
          16年前,为了进一步挖掘仁怀文化历史,穆升凡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他正式迈入创作生涯,从那时起,开启了他人生中对文史的探索之旅。
     
          于是,穆升凡正式拿起了属于自己的“笔杆子”,开始下乡串户,挖掘并记录当地的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多年来,我的足迹踏遍了仁怀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乡村。”
     
          穿梭在田野乡间,行走于各个图书馆。这些区域成为穆升凡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成为他查证资料、核对历史的最佳场所,更是他“寻梦”的精神寄托。
     
          “人总要有更多的担当精神,如不去挖掘出来、书写出来,对不起生我养我的地方。”穆升凡深情地说道。
     
          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穆升凡很明白其中的道理。16年的时间,他研究的成果颇丰。出版专著42部,主编16部,参编11部。
     
          文化是立国之本。文化发展繁荣,需要一批默默的耕耘者,生活在黔北的穆升凡,就是文化耕耘与奉献中的一员。
     
          “走文化这条路,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穆升凡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静心省悟,地通妙窍。浮性旺欲,路塞歧行。”这也成为他对待世事的观点和态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穆占劳表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人要爱国,要爱家乡,爱家乡就要挖掘当地的文化。穆升凡肩负起了一个文化使者担当和使命,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文化挖掘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填补遵义及仁怀地域文化诸多空白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对穆升凡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穆升凡的研究和创作成果填补了遵义和仁怀地域文化诸多空白,使地方人文含宏光大。”
     
          时间回溯到2003年11月,一本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仁怀军事演义》正式问世,得到了行业人士的高度赞扬,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仁怀、习水以及赤水三个领域的历史事件。
     
          据介绍,此书记录了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起至辛亥革命(1912年)止300多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此书做到了事件真、时间真和人物真。”全国著名诗人、原遵义市文联主席李发模说:“此书为人们提供了仁怀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场景,从中可以窥视仁怀的民俗和民风,是一本难得的乡土教材。”
     
          此外,在7年前的夏天,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仁怀移民考》一书再度问世,书中这样写道,仁怀移民的来源遍布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广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山西、福建等十多个省份,最为集中的是江西和四川,再次是湖北,考证了400多个姓氏。
     
          《仁怀移民考》的资料主要来自各姓家谱。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料。有补史之缺、详史之略、参史之误、续史之无的作用。
     
          毛泽东曾指出:“收集宗谱、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
     
          上述两本书都是穆升凡所著,另外还有《遵义文化概略》、《遵义文化遗产》、《仁怀科举人物》等多部关于地域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本书的问世,饱含了创作人多少艰辛与汗水。穆升凡说:“我喜欢走进比较偏僻的地方,去探索甚至挖掘一些没人知道的历史故事。发现故事后,然后查阅更多历史资料进行佐证。”
     
          “历史是真实的,绝对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作为一名地域文化的探寻和研究者,必须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历史。”穆升凡说,研究与创作是一种责任!
     
          有人给穆升凡取个外号,说他在仁怀乃至遵义都称得上是一部地域文化的‘活字典’和‘活宝库’。
     
          穆占劳表示:“穆升凡创作有关于地域文化方面研究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内涵,乡村文化如何建设?要从历史中寻找灵感,寻找源泉、寻找答案。”
     
    红色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
     
          穆升凡不仅是地域文化的挖掘者,也是红色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
     
          2007年6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红色仁怀》真实地记录了中央红军长征转战仁怀,红军游击队在仁怀的活动,以及中共仁怀地下党组织建立的斗争经过。
     
          翻阅此书,最吸人眼球的地方是:经过认真的研究,穆升凡提炼出了“仁怀是中央红军转战时间较长的县份之一”、“红军四渡赤水四次转战仁怀”、“鲁班场战斗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关键一战”和“在茅台第三次渡赤水河,是毛泽东军事指挥史上‘得意之笔’的精妙之处”等新鲜观点。
     
          苦心探索数十载,谱写红色感党恩。穆升凡出版红色专著《天下奇征》、《红色仁怀》、《革命老区仁怀》、《仁怀红军故事》等10多部。理清了仁怀的红色资源,丰富了仁怀的党史。
     
          穆升凡撰写的多篇红色论文在《贵州党史》等刊报发表。有的获奖,有的得到党史专家认可。例如,《毛泽东与四渡赤水》获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评为论文二等奖,《红色仁怀》获优秀奖。《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及回师仁怀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得到党史专家认可,被收录中央党史研究室大型文献《长征》一书。
     
          穆升凡还有一个身份,叫做红色文化传播者。多年来,他不时地深入机关、学校、街道、社区、部队、工厂、村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以及惠及广大干部、学生、官兵、工人和农民朋友,他每到一处都受到大家的热捧。500余场次的讲解,场场精彩纷呈。
     
          2016年的冬天,仁怀市高大坪镇龙源村迎来了两位“神秘”嘉宾,其中一位就是穆升凡。
     
          当时,龙源村没有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底蕴。村民们眼看周边的村寨环境改善了,村民们以无历史、无文化而自悲。他们的到来,为龙源村带了新的“希望”。
     
          穆升凡的到来,为龙源村探赜出历史文化、土司军事屯堡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让村民们提升了文化品位,增强了文化自信。
     
          穆占劳说,文化内涵的提升,让贵州走向世界,世界了解贵州将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已年过花甲的穆升凡,仍然活跃在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地方志、姓氏移民的研究以及文学创作领域。于此,人们又送给他一个雅号——“永远都不知疲倦的人!”
          (东方主流传媒-黄壹萬)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江晓华:把握当下历史机遇,助推青年律师健康成长
  • 下一篇:圣洋世纪钻石画 将工艺凸显的淋漓尽致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