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文化 > 列表

    境生象外 笔简意远——杨松杰国画近作品评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焦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7-16 11:28  浏览次数:
    文/黄丹麾  刘晓陶
                
           杨松杰,1942年生,吉林怀德人。

           杨松杰是当代水墨画家,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京华美术馆中国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国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老美术家艺委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北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20世纪70年代初,杨松杰成为国画大师黄胄先生的入室弟子,主攻人物画。1982年参加陕西省国画研修班,得张仃、何海霞、方济众、崔子范、吴冠中、周韶华等先生指导。嗣后主攻水墨山水画,表现黑土地的作品个性鲜明,著名美术理论家刘骁纯、郎绍君、殷双喜等先生撰文给予积极肯定。

           近几年,主攻“交河”“海岛”“丹顶鹤”等系列作品,受到我国著名美术家理论家刘骁纯、黄丹麾先生的关注。刘骁纯先生说,杨松杰的交河系列是表现力量,丹顶鹤是表现高洁,杨松杰画的鹤在“小品与大品间”,黄丹麾先生多次撰文评论并肯定他的交河系列构筑出别具一格的“土石皴法”。他的作品受到美术界关注。
              
     
     
           中国画发展到当代,无论是笔墨形式,还是艺术观念都更加多元和多变,“笔墨当随时代”确实符合目前的艺术状态。要做到这一点,要求艺术家必须不断地否定前人,否定自己,从而走出一条充满个性品格的艺术之路。

           杨松杰先生作为一名国画家,可谓转益多师,20世纪70年代初他从师国画大师黄胄先生主攻人物画;1982年他又参加陕西省国画研修班,得到张仃、何海霞、方济众、崔子范、吴冠中、周韶华、刘文西等先生的指导。以后杨先生由人物画转攻水墨山水画,推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表现黑土地的作品,受到著名美术理论家刘骁纯、郎绍君、殷双喜等先生的好评。近年,他又创作出“交河”、“丹顶鹤”、“海岛”等系列作品,引起美术界的强烈关注。

           然而,杨先生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笔耕不辍,不断地探索创新。继“交河”、“丹顶鹤”、“海岛”等系列作品之后,又推出了“江畔”、“野花”、“民居”等系列新作。“江畔”、 “民居”“野花”等系列新作与“交河”、“丹顶鹤”、“海岛”等系列作品相比既有延续性又有不同点。其延续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继续以写生为根基,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二,仍然多用浓墨和湿笔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如黑龙江省的松花江、丹顶鹤;其三,在笔墨造型上还是以“意象造型”为宗,不求细腻的写实与工致;其四,表现方法同样丰富而多变,将主观与客观、对象与主体、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再现与表现有机地穿插、整合,力求达到“似与不似”的艺术妙境。

           其不同点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由以往的浓密、厚重向简淡、放逸转化。“交河”系列作品雄健、坚硬、厚重,其特有的“土石皴法”和“杨氏笔墨结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江畔”系列则笔简意深,恬淡渺阔,炼洁飘逸,平远境足。他在这个系列作品中,用笔简练,惜墨如金,作者不是对审美物象进行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描绘,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抓住最能表现对象本质的典型形貌特征,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见一叶而知秋”的艺术效果,艺术家的这种概括能力和锤炼本领,使他的“笔” 与“墨”能够 “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在有限的语言中揭示出无限的心象。这类作品清新明静、率性致远,毫无雕琢、刻意之感,给人以旷达、闲远、疏散、放逸的视觉享受。

           杨松杰先生的作品之“简淡”首先体现在“清淡明澄”上。这种境界朦胧缥缈、若隐若现,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这种婉约、隐晦好似一曲袅绕的清音或韵律,细水长流、绵延不绝,颇具空旷、静谧、娴远、淡泊之妙。

           其次,其作品之“简淡”还体现在,作者善用淡墨散扫,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其笔下的江川、渔舟、野鸭均为点到为止、欲说还休,这一方面强化了作品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又给了观者以巨大的再创造空间,达到了画家与观众的双向交融、彼此互补的艺术效果。

           再次,其作品之“简淡”又体现在,其笔下的物象已经被画家进行了“自然的人化”,这种主观的变形有时达到了一定的抽象意味,进而强化了艺术家的主体心胸和主观心源,因此达到了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近观与远眺的融合、物象与心象的共振,这无疑提升了审美形象的境界和意趣。

           其四,其作品之“简淡”体现在作者“计白当黑”,“以虚代实”。在此,大面积的空白代替了繁多臃冗的波浪、水纹,真可谓烟波浩淼,笔意清旷,气象萧疏,以无胜有,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从而达到“空白之美”、“无象之美”、“虚静之妙”。欧阳修在《六一跋画》中云:“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提及“境界” 时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如此荒寒之境,不见笔墨,令人可死。”“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人想,亟宜着笔。”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说:“天机若到,笔墨空灵,笔外有笔,墨外有墨,随意采取,无不入妙,此所谓天成也。”这些先贤的言论充分说明,淡泊、简远之境非常人所能写出,它需要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方能驾驭。杨松杰先生正是具备了高超的文化功力与笔墨技巧,才得以画出如此玄妙之作。

           最后,杨松杰先生在绘画题材上有加以扩展,其“民居”、“野花”等系列新作就是明证。“民居”系列作品是以描写古住宅为题材的作品。这类作品采用局部特写式构图,用墨饱满酣畅,造型中西合璧,即将传统的笔墨形式与西式的素描、速写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笔墨张力和视觉冲击。“野花”系列一改豪放、厚重的粗笔风格,而代以精细、舒展的细笔勾勒,笔墨浓淡相间,阴阳互补,兼工带写,生机盎然。作者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与现代的速写、写生整合一处,既有古代文人的笔意,又有现代人的情致,二者相互映照,别有一番审美意趣。
    总之,杨松杰先生的近期作品立象取境,得意忘形,笔简意远,气象邈远,形神互补,境生象外,中西合璧,视野辽阔。这些充分证明他是一位不断进取、锐意求新的山水画家,我希望他再接再厉,向着更高的艺术目标继续攀登!

           黄丹麾:《中国美术馆》杂志编辑、《艺术视野》执行主编,美术理论博士;

           刘晓陶: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当代雪域山水名家张留成作品赏析
  • 下一篇:徐华作品欣赏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