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新闻 > 列表

    韩玉臣:匠心独具 情怀弥深 展现西藏百姓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11-17 16:25  浏览次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韩玉臣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摄影报道

    《芳草无边》 油画 140cm×220cm 2011年 韩玉臣作品

    《牧女婀娜》 油画 140cm×215cm 2012年 韩玉臣作品

    《岁月悠悠》 油画 100cm×110cm 2014年 韩玉臣作品

    《德格牧人家》 油画 120cm×80cm 2014年 韩玉臣作品

    《朝拜路上》 油画 135cm×120cm 2009年 韩玉臣作品,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朝拜路上》在巴黎艺术家沙龙展展出大获成功,鉴于这幅油画的震撼表现和文化内涵,展会还特别组织现场艺术同仁及观众,专意听取韩玉臣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体会。图为沙龙展主席马琳与韩玉臣在作品前合影

    《五体投地》 油画 75cm×120cm 2014年 韩玉臣作品

    《入胜》 油画 146cm×216cm 2015年 韩玉臣作品

    《抬大佛》 油画 217cm×410cm 2015年 韩玉臣作品

    《红流》 油画 230cm×170cm 2015年 韩玉臣作品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塑造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来自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是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韩玉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的创作本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法。他数十次深入藏区采风,住帐篷,进藏家,通过与藏区百姓同吃同住,深入交流,体验藏区百姓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的习惯,加之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断摸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油画语言。
    纵观韩玉臣的100多幅西藏题材创作,内容丰富多样,题材新颖宽泛。以放牧为主的《牧羊女》《放牧羌塘》《芳草无边》《牧女婀娜》《牧羊人》等作品,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藏区牧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在这些作品中最生动感人的是《牧羊女》。阿里洞措的一个五口人的藏民家,清晨牧民们忙着垫羊圈、挤羊奶、备草料。全部收拾妥当后,女主人便背上行囊开始了一天的放牧生活。几百只羊浩浩荡荡地向远处走去,荡起的尘烟云遮雾布,年轻的牧羊女跟随羊群犹如统帅,又似天仙。这是2011年在西藏大北线搜集素材时,韩玉臣遇到的场景。回来后,他激动不已,用三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这幅170×320cm的大尺寸作品。2013年在欧洲巡展时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
    游走于青藏高原,黑色的、棕色的、白色的帐篷随处可见。走进帐篷,厚厚的毛毡上堆放着衣服被褥、酥油茶、青稞面、锅碗瓢盆,帐篷中间是砖砌的灶台,这是韩玉臣油画作品《德格牧人家》和《岁月悠悠》《小卓玛》表现的情景,也是藏区牧民劳动生活细节的真实刻画和生动再现。
    《兄妹俩》是韩玉臣表现少年儿童天真烂漫和西藏独有生活方式的一幅力作。2009年,韩玉臣一行来到了藏北巴青一个高山山谷。深秋的清晨凉风习习,两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迎着朝阳,踏着晨露在山坡上捡牛粪。男孩负责背着筐子,女孩弯腰将地上的牛粪捡起放在框子里面,两人配合默契。在男孩将装满的牛粪背回帐篷的间隙,女孩则把牛粪团成团像杂技演员一样在空中抛接。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个内地平原不可能见到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韩玉臣。从西藏回来后,他以此为题材专心致志创作了《兄妹俩》。2014年这幅作品分别入选了“第12届全国美展”和“吾土吾民-沃土中原系列展览”。
    磕长头是藏民朝圣的典型方式,冬季在川藏、青藏路上时常会遇到这种虔诚感人的场面。2009年在川藏北线的江达,韩玉臣一行遇见了五六个磕长头的人,于是他就一直跟踪拍摄。走在最前面的年轻妇女,她母亲病了,为祈求活佛保佑母亲早日恢复健康,不远千里,用磕长头的方式,用每一个认真的动作,用每一次期盼的目光,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朝拜路上》这幅作品就是韩玉臣根据这个情景创作的。该作品2014年11月在巴黎法国艺术家沙龙展上展出时,得到沙龙主席马琳的高度评价。
    生活在高墙里的喇嘛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每逢宗教盛事和文化活动便会成群结队前往观看。《入胜》描绘的就是一群僧侣看藏戏的情景。画面人物众多,却形神不一。有的眼神望向右侧,似乎是被那里上演的精彩藏戏所吸引;有的转头望向左侧,探寻的目光似在寻找同伴。四个小喇嘛是稚气未脱,或托腮凝神,或打起瞌睡,或低头不语,其中一个起身站立,聚精会神地玩着手中的玩具。画面上,无一例外的红色僧袍既色调和谐统一,又深浅不同,新旧有别,极富层次。这幅作品参加了2015年法国对比沙龙展。《抬大佛》《箴言千诵》《红流》《晨读》等作品则是喇嘛日常生活的客观再现。
    艺术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韩玉臣笔下的西藏是生动的、真实的、多角度的,这些源于韩玉臣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民深厚的情感,以及书法、诗词、摄影等领域的深厚艺术造诣。(中国文化人物)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礼赞7·5︱中国催乳师节已建立两年!今天,催乳师之歌原创出炉啦
  • 下一篇:普谛恩(IPDN)邀您参与国际资本和证券的市场联动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