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正在迅速地比特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成为空气和水一样的存在,形成新的生活底层架构。分布式的失控状态,为人类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新旧胶着,“黑天鹅事件”频发、“蝴蝶缺陷”日益显现。与此同时,超越智人局限的技术火种,在新轴心时代的容器中,熔炼新物种:共享经济、超级IP、知识变现……未来充满了无穷尽的意义可能。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需求分化,流量衰减、势能式微、增长乏力。但“也是一个更好的时代”:消费升级、时空升维、基因进化、认知迭代。经过广泛征集与深入探讨,3月29-30日在北京举办的链尚·2017中国服装论坛将主题定为“品牌重塑:以人为本 融合创新
”。身处当下、展望未来,我们向时代大声提问:我们正面对着怎样的消费者?怎样才能赢得这场“时间”的争夺战?是谁在推动企业的马车不断向前?
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不能将千禧一代进行简单的“一刀切”。在他们内部,消费的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甚至更加的细分。克劳西掌舵者韩志强细致地观察到,“过去60后、70后的消费是橄榄形或者纺锤形的,而现在作为消费主体的80后90后则表现出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以前做中端的品牌,现在就很吃力。”消费升级的本质其实是消费“分化”,消费者分身于不同的社群,市场被切割成一个个越来越小的细分空间。
曾经我们觉得电商是朝阳产业,实体零售渐渐凋零。但随着流量红利退潮,我们发现线上线下没什么区别,互相厮杀、一片红海。随着竞争升级,线上更是进入寡头时代。“寡”,就是少,淡而无味。与此同时,重压之下的实体零售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玩法、新趣味,甚至迎来了小阳春。名创优品便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佼佼者。
在国内实体零售行业艰难跋涉的时刻逆势而上,名创优品打破电商的强势围攻,创办不到两年,就完成了年营收破50亿、全球开店数超过1000家的壮举,堪称现代商业奇迹。抓住全球消费升级的大好时机,适时推出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优质、创意、低价”生产制造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系统,降低生产损耗和库存挤压,并引入国际化产品设计团队主导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提升购物体验,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无压力购物的幸福”,最终使名创优品在经济寒冬里成为现象级企业。
就如同ZARA在全球突飞猛进,名创优品的实验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个转型道理:供应链是零售业的“腰”,腰部发力,方能扭转全局。新锐设计师万一方也遇到了供应链的挑战,“首要的问题就是渠道增多了,你的货能不能够快速及时地供给?”
而这也正是全球最现代化的柔性供应链服务平台「链尚」的使命所在。“以前我们叫全球面辅料交易平台,把交易放在首位,现在才意识到品质服务才是我们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且单一地从原材料切入是有问题的,应该是整个体系性的建设。”链尚创始人&CEO赵俊浩直言。“未来会推出整个女装供应链的协同平台”,汉帛国际集团总裁高敏对此也是自信满满,尽管这是“供应链当中最难的,牵动资源最多的”。
在她看来,“自信是从你有的东西而来,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看自己真正擅长的地方”,而不是自己基因和血液里没有的东西。赵俊浩也表示“用纯互联网的模式去改变我们的供给侧几乎是没可能的”,因为“这是一个产业的升级,并不是一个纯互联网的世界。” 线上线下融合势在必行。
这也是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眼中的“新零售的本质”。他将承接线上线下的“销售系统”作为不断完善和投入的核心,基于大数据等手段,消费者和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配送各个环节产生互动循环,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精准生产、配货。
他进一步指出“千城万店”的本质核心是在“经营人”,也就是经营粉丝。这背后的深层逻辑则是“新经济的单位不是企业,而是个体”。这是一个全新个体崛起的时代,但并不是每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亚文化打破次元壁、冲入现实,以偶像和动漫引领的多元兴趣,衍生出水涨船高的长尾商业。明星IP炙手可热,为四海八荒的粉丝们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荷尔蒙,更是心灵和精神上的乳汁。
李宇春被Gucci、GIVENCHY等诸多顶级品牌邀请作为形象大使,正是看中其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流行地位。而她投资的「X分子」,短短两年间已成为一家超酷的潮流媒体、青年社群和电商平台。在吴声看来,“H5、GIF、朋友圈、订阅号,置顶的是人格化表达,也是订阅内容的优先级。” 因此,信息的爆炸并不影响精准分发的价值,更有效的连接和更便捷的沟通,让注意力的碎片化被微信化匹配。目前,100万店主正通过云集微店与消费者进行连接,用信任推动中国社交电商的发展。它的崛起就在于放眼全球品牌,深耕供应链,建立全球精品超市,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同时通过云端的方式,将优质商品提供给个人创业者,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营销、IT、培训服务,帮助他们轻松进行个人创业。
对经常关注淘品牌的人来说,张大奕、大金、管阿姨等名字绝对不陌生,而这些炙手可热的网红店铺实际上都属于同一家公司——如涵。如涵的运营模式是根据网红在社交媒体上累计的粉丝数据,快速定位潜在签约网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网红孵化机制。外界因此把他们定义为“网红经济”。但在如涵控股董事长冯敏眼里,“我们做的事情应该属于马云提的‘新零售’中的一种。”他认为消费者除了品质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对品牌背后的人格、价值观和身份的认同。”
的确如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爆品”、“快公司”的出现,都和“足够好的产品”遇到“足够猛的社交”有关。但核心还在于“足够好的产品”。什么是足够好的产品?“攻心者为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一语道破。在钱袋子收紧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关注消费的真正价值,文化和心理认同变得至关重要。“你还是得要面对那个材料,那个针线,那个‘身体’。” 例外、方所创始人毛继鸿无比重视精神层面的对话与沟通。
对于新锐设计师万一方和刘小路来说,她们也在重新思考服装之于人的原本意义。“就是要为人所穿着,带来更多精神上的愉悦,而不是单纯地传达设计师的想法。”万一方直言不希望衣服驾驭在人之上,更多地考虑到穿着的舒适性,以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角色转变。她还提出轻松、幽默、有趣的东西,会“越来越得人心”。刘小路也在超越自己情绪化和自我的一面,开始“顺从当下的生活需求”,摆脱沉重感和束缚感,越来越“轻简”。而这也正像夏国新所说的,“服装不应该是设计师实现自我艺术理想的作品,而是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承载更多的个性表达、情感交互与精神共鸣。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觉醒,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验。而着力点无一例外都落在了“人”上:对于人性、生活形态的无微不至的洞察,创造与消费者连接的新价值点。“爱慕一家人”生活体验店主打家庭集中购物的概念,“生活化”的设计赋予其更高的“情感附加值”。无独有偶,“思凡家(Sunfed Living)”以一城一景的“家文化”作为切入场景,构建独特的服饰文化与生活空间兼容模式,全方位传达思凡品牌独有的美学旨趣与生活品位。新近开业的“ICICLE SPACE之禾空间”,融合了ICICLE之禾品牌全系列服饰旗舰店、SILEX法式创意餐厅、之禾书店、之禾画廊以及顾客体验及文化活动空间,期望为人们提供具有东方精神的交流平台,努力实现古老东方生活哲学的当代化。
新消费时代已经向零售行业抛出了生机盎然的橄榄枝(也有人认为是颇具挑战的榴莲)。中国服装品牌是否有可能借此完成一次重大的、正向的转变?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国服装论坛无疑为激发群体智慧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大舞台。每年3月29日-30日,众多服装品牌和优秀企业家齐聚北京,立足于自身实践,汇合先进价值,积极为中国服装品牌创新转型寻找方向。在细思恐极的密集安排里,思想与观点无数次地碰撞,智慧在这些节点上悄然萌发。
身处不确定的当下,唯一能够确定的便是我们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链尚·2017中国服装论坛集萃数百位专家和企业家的创新实践和洞察,跨越管理、营销、媒介、文化、设计、艺术、经济、社会、科技等各领域的边界,将各行其道的信息流汇聚成互联互通的“蓄水池”。洞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为品牌创新连接赋能。
3月29日、30日链尚•2017中国服装论坛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