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新闻 > 列表

    从陌陌新功能,看产品在用户心智中的变形策略

    责任编辑:yutou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8-26 10:22  浏览次数:

    移动社交应用陌陌,最近上线了其为线下商家提供线上展示广告的全新移动广告平台——“到店通”。

    今后在陌陌“附近”列表除附近的人、附近群组、附近活动外,用户还可能会看到周围的商铺信息;通过商家主页,用户可一键拨打电话、商家主页将显示与用户当前位置的距离,便于直接调用导航;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陌陌直接与商户进行对话。

    有趣的是,在前端,陌陌抛弃了采用一个专门的商户入驻页面的做法,而选择将这个功能直接添加在所有用户的“设置”项中,这种不区隔B和C的做法,并不常见;这意味着如果你使用陌陌又刚好是商户,一步到位即可在手机上完成入驻,从而达到推广自己生意的目的。

    作为一个完全起于移动端的应用,这个表态可谓彻底。

    这同时也显露出陌陌想要在如下“四化”方面走得更远的思路:

    A、因充斥“营销”信息导致用户体验受损,是微博类产品被吐槽主因,陌陌平台同样存在一定比例这类问题;过去这部分流量对数据“美观”有作用,但以今天用户基数,陌陌已有底气挤除“工业废水”,以达到净化平台,提升体验的目的;

    B、通过广告平台,将有真实营销意愿及一定品质的商户,转化到官方设计的游戏规则中来。

    C、在现有的“游戏”“会员费”“表情”“广告”4类收入模型之外,新增可助力商业化实现的收入构成;

    D、通过这种引入“B”级别用户的平台化举措,将故事讲大,以进一步打开估值上行空间;为下一场“可能的战争”做好准备。

    不过以上这些并不是本文想探讨的重点,我们还是从“占领用户心智”的营销角度,以陌陌和微信为观察对象,来聊聊一款应用,如何利用营销实现在用户心智中“变形”。

    在《品牌人格化的营销观察》中,宇见曾探讨“一款工具如何人格化”的问题,认为:就像《玩具总动员》里的玩具都有“人性”一样,一款工具必须在恰当时间,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灵魂”,即人格化的价值观表达。

    过去曾有朋友创业做了一款闹钟应用,传播策略是告知用户“我们是最好的时间管理工具”,深入琢磨后我建议,不如将这个产品的品牌定位聚焦到“不错过”。

    因为时间管理的核心,其实是让你不错过生命中珍贵的各种感情(父母、爱人、朋友的生日和重要日期);不错过一切可能错过的精彩事件(娱乐节目、休闲活动、重大赛事),不错过对健康的关注(健身、吃药)等等,“不错过”是一种更人格化的表达。

    实际上,如果一款应用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工具”而反复强调其“功能属性”,则生命周期势必短暂。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有:

    1、产品功能易遭抄袭;

    2、以工具属性建立品牌识辨度的难度高,给品牌溢价带来的想象空间小;

    3、就像周鸿祎最近的感慨:“过去都是先谈产品,在产品体验基础之上才能谈情怀,如今很多人却是先做情感认同,给用户什么产品反而不重要。”这个感慨是否成立,还有待观察,但有一条比较确定的逻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功能体验(FAB),正在被用户的情感体验全面超越。

    所以宇见认为,除非确实是高精尖的技术班底,否则一个应用要真正做大的现实路径可能是:

    1、找到痛点,推出产品;形成口碑,构成突破。

    2、适时超脱工具定位,提炼人格化表达。

    3、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迭代创新,对这种表达构成支撑。

    这件事在微信上体现明显:微信4.0以前,它并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表达,它有被动人格(由用户认知和口碑催生的非官方的描述),即“最好用的移动端即时通讯工具”。

    而微信强大的拐点恰恰是它开始超脱出“工具表达”的时候;4.0后,微信有了人格化的提法,大家普遍以为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官方有且仅有的正确说法是: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一字之差,意义大不同:“一个”是0和1的关系,是“有”和“无”的问题;“一种”是A和B的关系,是用户选择的问题。

    微信的野心在于,其绝不甘于仅做一个即时通讯产品,也肯定不是单一的社交、网购、阅读或游戏工具,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帮助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生活的超级入口;

    使用微信,其本质是接入了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微信选择“是一个生活方式”作为其人格化表达的底层逻辑。

    紧接着,微信产品以重兵部署渐次推开;下图4.0后的主要功能升级,进一步印证了微信是如何用产品迭代,支撑起其人格表达“一个生活方式”,一步步照进现实的:

    如果微信的“三步曲”是这么走的,那现在陌陌是走到了哪一步呢?

    我认为刚好是1又1/2的位置:在移动互联网完成破局后,正处于需要“超脱工具属性而建立独属人格”的关键阶段。

    对此,曾以“活出你的伟大”广为人知的W K广告公司适时出现,帮助陌陌成就了以“总有新奇在身边”为主旨句的人格化表达,并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在分众写字楼楼宇、电影影前,以及互联网端多平台密集播出。

    “总有新奇在身边”似乎可归结为这样一种品牌定位:即陌陌作为一个应用,旨在帮助,并鼓励它的用户打开心扉,基于兴趣,去探索丰富的生活。

    因此可以说,“发现新奇,活出不同”才应该是未来,陌陌对用户真正形成价值的人格;而这种人格,必须在下一阶段通过产品的迭代更新与运营来支撑。

    比如开篇提到的,为线下商家提供线上展示广告的平台产品,如果是泛“吃喝玩乐”的各种商户,则不足以支撑其人格表达;

    而如果能从便于“发现新奇”的“玩”“乐”项目入手,在甫一推出之际,就通过各种风格迥异的优质商户,让用户获得有惊喜感的新鲜体验,则可以有效地巩固自己正着手建立的品牌认知。

    在这方面,豆瓣在PC时代所取得的成绩,用看似“自限其小”的市场细分手段,保持自己品牌和业务的高度聚焦的策略,值得借鉴。

    与之相关的最后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非常令人费解的问题是:由于能精准地锁定目标人群,现在,有一定预算掌控能力的,相当高比例(目测可能超过90%)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都会在写字楼楼宇投放广告,和电商、游戏类客户一样,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但纵观这些投在分众上的广告,仍有相当大比例的产品,喜欢强调自己的“功能属性”和“工具属性”。

    也许是有鉴于此,连分众的江南春自己也出来“告诫”客户:“未来的投放策略和趋势,应该是广告的内容化及娱乐化”。

    这首先意味着要把你的广告,转化为对受众有用、有趣的新鲜内容;其次,无论陌陌“总有新奇在身边”,还是微信“一个生活方式”,两个案例似乎都在说:不能满足于将功能“告知”用户,一个应用能否适时“变形”,通过“去工具化”,挖掘出对用户精神层面有引领的人格表达,将考验创业者对商业模式理解的深度,对行业趋势预见的远度,也将最终影响该产品在用户心智中到达的纯度。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无关肉体,只有灵魂——从陌陌TVC说起
  • 下一篇:康耐登总裁刘永康:产业兴邦 读92南巡邓小平同志讲话有感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