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新闻 > 列表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捐赠助学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2-26 16:20  浏览次数:

    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会见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

      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在蒙古国国家宫亲切会见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并对“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活动给予高度赞扬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日前在蒙古国国家宫亲切会见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等“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蒙古行)访问团一行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向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IFMA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总干事周凡,蒙古国蒙中文化经济促进会会长赵勒成等介绍享誉海内外的主流媒体《中国文化人物》为“一带一路”建设所作的深度报道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与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IFMA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总干事周凡等一起展示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创作的书法精品《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并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给予高度评价

      中新社发 王保胜摄

      乌兰巴托蒙古国国家宫,迎来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蒙古行)访问团一行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日前在蒙古国国家宫亲切会见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等“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蒙古行)访问团一行,并对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活动,促进中蒙文化教育交流给予高度赞扬。

      由蒙古国科技大学、IFMA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蒙古行)在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的率领下,日前在蒙古国科技大学举行捐赠助学文化交流活动。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在乌兰巴托蒙古国国家宫亲切接见了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中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IFMA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总干事周凡,蒙古国蒙中文化经济促进会会长赵勒成等一行,在观看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蒙古行)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时,对文化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活动,促进中蒙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给予高度赞扬。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土壤,就是充满文化活力的民间交往和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所包含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万里茶路”的历史文化传统正成为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重振“草原丝路”的文化共识。这条古代商道在三个国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节点城市,如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恰克图,蒙古的乌兰巴托,中国的呼和浩特、张家口、北京等。这条“万里茶路”带动了沿途城镇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这是历史留给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是有利于建设现代“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人文资源。

      中蒙两国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得到蒙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米·恩赫包勒德说,“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蒙古行)活动结合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契机,发挥“人文先行”的优势,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同蒙古国等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作出积极贡献。此次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活动期间,中蒙两国之间开展文化教育交流和捐赠助学等活动,都是人文领域交流的良好尝试。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董事局主席刘荣海表示,中蒙两国山水相连,友谊长存。近年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与包括蒙古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有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需要文化的交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暨捐赠助学(蒙古行)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情感人。通过深入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蒙两国之间铺就互联互通之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文化人物)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679273423 邮箱:1679273423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盈科旅游邀您乐享贵州荔波梅园自然风光
  • 下一篇:国安创客携手中国邮政、北京银行开启暖冬行动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