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教育 > 列表

    体育成绩该不该与高考挂钩?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焦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5-22 17:52  浏览次数:
        最近,一些地方省份都出台了政策,欲将体育成绩与高考挂钩。众所周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降,体育锻炼刻不容缓。但在高考中增加体育测试,是不是又在增加孩子负担?“应试体育”能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提高体质吗?

      为了中考30分,孩子们都在“拼体育”

      ◎贾晓萌

      最近,侄女每天都在唱一首歌,内容是这样的:“操场上,跑道边,老师送你上西天。”我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侄女说,她现在正在上初三,体育老师强行要求他们每天放学后必须围着操场跑9圈。

      “昨天我们班一个男生跑吐了。”我侄女说。

      “就这样的雾霾天气也跑吗?”我指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问她。

      “跑!”她激动地说,“昨天,我的同桌哭了。因为她来例假了,不好意思跟老师请假,又怕自己一天不跑回头得不了满分,就跟着跑下来,结果肚子疼得厉害。”

      我咋舌,摇头安慰她:“不怕,不过以后不能那么跑,该请假就要请假。”

      “谁敢请假啊。你不要分了啊,30分啊!”侄女白了我一眼走了。

      几天后,侄女跑过来跟我说,班里有一个同学的妈妈去学校里闹了,理由是学校让她家的孩子在雾霾天气里跑步,还扬言要去告学校。我问:后来呢?侄女耸耸肩膀,不置可否。但在侄女的学校,初三学生放学后围着操场跑9圈的事情依然继续,绝大多数学生即使是身体不适,也都不会拒绝这种强训。为了中考的分数,只能是拼了。

      体育锻炼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不由得在心里问自己。提高全民素质,鼓励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这本是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是体育和考试分数搭上关系,味道就变了。体育锻炼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伴随着身心的放松和对自然的欣赏,放下一切繁杂与喧嚣,把自己放置在天地之间,享受片刻内心的空灵与自由。

      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体育锻炼,这不仅取决于兴趣和时间,更取决于体质。所以,专家会提醒大家循序渐进。至于有宿疾或者体弱多病的人们,强度过大的体育锻炼反而是有害的。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坚持下去的体育运动,才是真正有效的锻炼。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别让体育锻炼成为你的习惯,而让它成为你的生活。

      至于应试体育到底有没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我很难判定。或许有吧。但是,正如应试教育是不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样,在一个全民不能够理性对待高考的情况下,谈论这个推论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而最可怕的是,会因为应试体育的出现引发更为复杂的问题:诸如兴奋剂,诸如考试作弊,诸如学校为应对考试而进行的违背规律的强化训练等等。到那个时候,应试体育,会更加尴尬而无所适从。

      其实,不妨站到一个更高的位置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究竟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假如我们不愿牺牲他们的快乐、健康和健全的人格,我们不妨牺牲一下其他东西。从家长开始,从普通教师开始,主动抵制来自于应试的压力,将体育锻炼还原成其本来面目,让真正具有终生意义的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跟随他们,这才是正道。

      反对

      意见

      与高考挂钩,体育课才会被重视

      ◎雨中小菊

      儿子中考前,我一直都是个望子成龙的妈妈。儿子曾戏谑我道:老妈,你是不是看我一分钟不学习,你都难受!我仔细想了想,不得不汗颜地承认:还真是这样的。

      学习重于一切的思维,是从一件意外发生后开始转变的。我儿子的女同学,在初三备考前,突发脑溢血。老师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会得这种病,耽误了救治的第一时间。结果孩子送到医院后,虽然抢救了过来,但却和植物人几无两样了。

      医生说这是和熬夜学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或多或少有一定关系。前几天还活泼可爱的孩子,如今却毫无声息地躺在病床上昏睡,所有的家长见了都忍不住想落泪。当时我就想,只要孩子健康,成绩好坏都是次要的!

      那以后,我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逼着孩子不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而是时不时地就鼓励孩子出去,打个球,跑个步,锻炼一下身体。对于学校为了迎接中考体育而额外增加体育课的做法,我倒觉得必不可少。

      在我们这里,中考体育是算进总分的,初中一般学校都还是比较重视体育教学的,尤其是在初三阶段,繁重的课业间隙,老师监督着孩子们到操场上跑几圈,扔铅球,立定跳远,跳跳绳,其实挺好的,并没有给孩子增加多少额外的负担,反而让孩子劳逸结合。

      进了高中以后,因为体育成绩不和高考挂钩,很多学校都有挤占体育课的现象。每逢大考之前,学校用语数外课挤占体育课,也似乎成了不言而喻的惯例。现在的高中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现在孩子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小四眼”、“豆芽菜”的孩子比比皆是。

      我儿子就是“豆芽菜”,身高177厘米,体重还不到100斤,身体素质非常差。我们一家三口出游时,他的耐力还不如我,走一段路就气喘吁吁,晚上到了旅馆疲惫地倒头就睡,恨不能连饭也不吃、连澡也不洗,这都是平时住校缺乏体育锻炼导致的后果。

      很多时间我会想,现在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孩子身体锻炼,造成孩子身体素质下降,是不是在本末倒置、舍本求末?若干年后,会不会因此感到后悔呢?

      如今,把体育成绩和高考挂钩,貌似给孩子增加了负担,但相对而言还是利大于弊。高考体育加分的压力会迫使学校和家长把体育重视起来,给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有好的身体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当然,体育和高考挂钩,最好不要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让严重缺乏体育训练的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如此,才有可能将孩子的体育爱好和提高身体素质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

      说法

      让孩子爱上锻炼

      比应付考试更有意义

      邻居家篮球打得超棒的儿子,居然中考体测成绩不理想,让人感觉意外之余,也有点纠结。

      孩子们不喜欢学校的体育课,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宁愿自己乱踢一场足球,几个人抢打一只羽毛球,也不愿意按体育老师的要求跑上几圈。特别是每天看旁边校园操场上,孩子们做操时那份糊弄老师的精神,十来年如一日,实在是比坚持任何事都来得坚决。

      探究孩子不喜欢学校体育的根源,不难看出,他们渴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锻炼,通过训练和比赛展示出自己优秀、阳光的一面。单纯的应试训练,单一的体育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不希望被动选择运动,在不擅长的领域出丑是他们最害怕、最忌讳的。

      大家都知道林书豪,许多中学生都以他为榜样。的确,林书豪不仅是出色的NBA球员,更是学习成绩优异、爱好广泛的大学生。在美国的学校里,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发现式教育,让孩子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中发现他们的特长,再加以引导和鼓励。体育不是一个讲求分数的学科,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大家不必做同一道题。在美国做体操教练的中国老师就分享过一件事:在他的体操学校里,有许多他认为注定不能当体操运动员的孩子,但家长仍旧坚持带他们来学习。原因是,人家要培养的不是体操明星,而是孩子的爱好。孩子一句我喜欢,家长就能理解,并与孩子达成共识。有一位初中才学体操的女孩,教练说这时候学不出成绩了,孩子回答:“我就喜欢,我不当冠军也要学。”家长更痛快:“我又不是来培养运动员的!孩子喜欢,又对身体好,让她学呗!”

      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事,自然会投入精力和体力,在班级里也愿意展示给大家看。作为兴趣,表演得差一些也能赢得掌声,他们的自信会越学越强。由此,孩子有了乐趣,家长正面引导支持,坚持把一个兴趣做下去就不是难事。

      邻居家的孩子对篮球爱得如痴如狂,但家长却限制他的锻炼时间,每天只能打半小时的球。家长认为打球不是他的专业,学习才是第一位的,想方设法让他放弃爱好。已经高二的小伙子委屈地说:“从小他们让学琴、学画,哪个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欢打球,他们却天天盯着我跑步,说体测成绩比打球更重要。”

      在不少家长眼里,孩子的体育锻炼已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形式。但即使体育成绩与高考之间的钩挂得再紧,也不能解决孩子们的体质问题,只能是让孩子的抵触变得更强烈。因此,只有让体育不再是简单的一门课,让孩子们真心爱上锻炼,才能使体育真正成为提高孩子身体素质的一种途径。

      学者观点

      别用应试的思维解决素质的问题

      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运动中的猝死,还是肥胖等现象,都反映出如今学生身体素质的脆弱。面对日益严重的情况,一些地方省份纷纷出台政策,将体育成绩与高考挂钩。

      其实,将体育成绩与考试挂钩,在中考中早已有体现。2008年,上海市就已经把体育和中考挂钩。相关部门出台这个看似美好的政策,初衷肯定是好的,希望促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然而,这个政策依然未能有效阻止青少年体质下滑的势头。

      相反,为了应付这个考试,还有不少学校采用牺牲孩子休息时间的方式,要求孩子在每天7点20分左右就到校进行早锻炼。为了这个分数和考试,我们不仅背离了体育运动的初衷——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反而还让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无法保障。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又怎么能保证孩子们的体质呢?

      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更不是靠把体育和考试挂钩就能一劳永逸的。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岂不是要从幼升小开始,逐级跟考试和升学挂钩。通过应试的思路来解决素质的问题,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只能治标,永远无法治本。而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即使体育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多好。

      在教育体制和考核体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转变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首先,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需要重新认识体育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多年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已经把体育课完全沦为边缘学科。我们甚至还对喜欢运动的孩子冠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标签,把运动和成绩对立起来。实际上,体育和成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绝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国际上已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运动能力不仅不会导致成绩的下降,反而对成绩有促进作用。运动带来的最大好处,毋庸置疑就是锻炼出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的杰克·凯斯勒博士研究发现,运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记忆力以及学习能力,并有证据显示运动也能对人类产生同样影响。

      其次,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大都认为如果参加太多体育活动,就会占用孩子大量的时间。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正好在上海一所重点小学读三年级,听他们的描述,学校的体育课基本上就是“打酱油”,被主课挤占也是家常便饭。

      而孩子没有足够时间学习功课,学习成绩就可能跟不上,最后甚至落得虽然有好身体,却没有好成绩的境地。而且,学校的很多体育尖子也确实如此,只要踏上体育之路,从此就放弃学业,走体育职业化的道路。他们的成绩一般都不太好,即使上大学,也要通过加分或免试才能获得机会。

      家长的厚此薄彼,学校为了升学而有所偏倚,使得孩子们没有太多机会参加体育锻炼,最后导致大部分孩子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孩子的身体素质,我们需要从小抓起,更需要鼓励孩子长期坚持。目前的现实是,一旦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大班,家长更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因此,不少孩子就只知道成天埋头读书了。

      就我观察所居住的小区后发现,经常在小区里面活动的多是学龄前儿童,我很少看到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外面运动的身影。我听到家长们最多的说法是,孩子上小学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另一方面,孩子每天的学习任务确实非常繁重,家长布置的作业也不少。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放孩子出来“疯玩”了。

      从去年开始,上海市的幼儿园已经把户外体育运动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并明确规定,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孩子们每天会有两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我女儿就读的幼儿园,为此还自行设计了不少有意思的运动器械和运动项目。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举措完全可以向小学推广。不少小学,一般放学时间较早,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学校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政府和学校需要真正重视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但绝不能停留在应试的思维,也绝不是靠应试的手段就能解决的。学校需要重新定位体育课,让体育课成为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重要的科目,不挤占孩子的体育运动时间,让孩子有更丰富的体育活动选择。如果让每个孩子都能至少有一项自己爱好的、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体育项目,即使没有分数这根指挥棒,那么,孩子们也一定乐于走出教室,参加体育运动。

      海外传真

      体育的目标不是提高体育分数

      ◎陈忻

      青少年体质下降确实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不是把体育成绩和高考挂钩就能够促使学生去运动锻炼,达到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增强体质的目的呢?

      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青少年体质下降是因为学业太重,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时间都被其他课占用,课间活动时间也被占用。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户外运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减轻学业负担;要减轻学业负担,就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这种评估体系。不改变评估系统,而只是加一个应试体育进入这个应试体系,恐怕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

      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体育考试当中有个好成绩,而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爱好,并增强他们的体质。体育运动的爱好也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不是统一划一道应试体育的分数线。各种体育爱好和锻炼都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并非体育考试当中的几项。

      在美国,孩子们从小就经常运动,四五岁就开始参加棒球队、足球队等运动。我们参加一个机构组织的足球队,每年5岁组至8岁组有400多个孩子参加,橄榄球有300多个孩子参加。我们参加的另一个机构组织的棒球队,一个季节组成了18个队。每周两队比赛,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都来观战、呐喊助威,像过节一般。美国人对体育的热情可见一斑。

      春天和秋天,孩子们玩足球和棒球,夏天学游泳,冬天学滑冰。每个季节都至少有一项运动。在运动中不仅体质上得到锻炼,在看待输赢、团体合作、坚持等等一些品质上也获得了进步。所以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要达到什么成绩和分数的目标,当孩子们对此有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某一项运动,他们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分数和体力上的进步。体育已成为一个磨炼身心品质的好途径。

      美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随着年级升高逐步紧张。小时候因为孩子学习没什么压力,所以有时间去参加各种运动,多一些尝试和体验,父母也由此观察孩子的长处和特点。当到了初中、高中,学业渐重,孩子们还有一部分时间要花在社区活动或者做义工上,就不能参加很多体育活动了。孩子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长项,选择保留一项体育项目。挤时间去运动不是出于要拿什么分数,多数是出于爱好。当然,将来在申请大学的申请信上写出自己对一种运动的坚持,也许会被一些学校看中。学校会认为,这个学生有坚韧不拔、善于管理时间等优秀品质。

      美国孩子能够从小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一方面和美国重视体育的传统观念分不开,爸爸喜欢运动,自然从小就带着孩子运动。另一方面,美国有很多公共体育设施,游泳池、体育馆等等,方便孩子们去运动。而且孩子们能够经常接触自然,比如去爬山,这也是一种运动。

      最关键的,美国的教育比较尊重个体差异,给孩子一些适合个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和爱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所长。这些,不仅仅有利于体质,也磨炼了孩子的品质。

      每周三 晚八点 微博见

      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成长读本”教育论坛,每周三晚八点与网友讨论热点教育话题。欢迎光临“@北京青年报”讨论。若写成文章,将择优发表在下期“成长读本”的版面上。

      北京青年报官微网址:http://weibo.com/bjyouth

      本版投稿邮箱:bqczdb@163.com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孩子缺失的不仅仅是自然
  • 下一篇:北京新东方国际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